我的目光一次次掠過這片土地
這里的物華天寶和古老傳說
一次次感動得我淚眼迷蒙
我的腳步無數次走過幽深的巷道
醞釀一萬年的烏金與我擁抱
在每一條巷道里,礦工兄弟
用純樸的脊梁馱著太陽
在如夜的沉默中尋找溫暖
他們的目光如頭頂的礦燈
洞察著一層層的艱難困惑
他們的性格猶如支柱一般
用堅守和無私釋放著血性的概念
將青春揉作成滴滴汗珠
在煤刀閃爍和轟鳴聲中磨礪成長
季節漫長,時光如水,他們
一次次在燃燒的煤中熔化著自我
礦工從不懼怕黑暗和危險
交替著走進巷道深處,擦肩而過
的時刻,彼此用礦燈交換著眼神
在燈暈里他們閱讀著煤壁上的傳說
辨認著貝殼、樹葉和昆蟲的形態
他們用汗水、血液和精神
一點點地稀釋著黑暗和烏金
十分賣力地挖掘著凝固的歲月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
昏暗的路燈下,雪花落在母親的身上
兒子第一天下井,遲遲未歸
她想到了井下工亡的丈夫
雙腿發軟,淚水漣漣;又過了一會
一個身影由遠及近地走來
是兒子回來了。兒子步履蹣跚地
走到母親的面前,雙膝跪地說
“媽,我回來了。”
這是礦山母親最愛聽的語言
那是一個初春的早晨
妻子打開房門,迎來的卻不是
明媚的春天,而是不幸的消息
工作面冒頂,砸壞了丈夫的腰椎
留下了終身的傷殘,年輕的礦嫂
默默地擦干眼淚,推著輪椅
挑起家庭的重擔,用堅硬的柔軟
兌現著對礦工不離不棄的承諾
他們是一群在地下行走的人
走過四季,從來不覺得厭煩
從一個采面向另一個采面轉移時
他們仿佛穿越了山重水復
一路上尋找著、挖掘著
雙手伸進矸石和煤層中
掏取著一個個黑色的音符
與那些閃著黑色光澤的詞匯
譜寫成一首首動聽的歌曲
幾十年來,他們唱著這首歌
走出貧困的日子,走向小康生活
他們是一群舞者,常年活躍在地下
伴奏的音樂是轟鳴的機器
每一個動作都展示著力量和雄風
每一個高潮里都鏗鏘有力呼呼生風
這是原生態的舞蹈啊
這是中華民族向上向前的圖騰
與黑色為伍,他們的心地永遠赤誠
每一次下井作業,都義無反顧
面對陰冷潮濕的工作面,沒有抱怨
面對煤塵瓦斯的侵害,默默忍受
他們是井巷中流動的風景
他們是火和光的采集者和輸送者
他們喚醒了地層深處沉睡的精靈
在勞動間隙,他們啃著冷硬的饅頭
常常揉打著身體疼痛的部位
或者會抱著礦燈打個瞌睡
可是轉眼間,又會挺起胸膛
再次掄起鐵鍬攉煤,揮汗如雨
時光的劃痕滄桑著歲月的皺紋
四季的陽光抬高了山峰的高度
他們依然默默地勞作在千米井下
開墾著一片又一片黑色的土地
種下希望,種下對生活的期待
也種下一個又一個夢想
一個個平淡的日子被時光復制著
讓青春煥發朝氣蓬勃的小伙子
變得大山一樣的滄桑和剛強
那一道道歲月的年輪上印滿艱難
從他們疾步的行走中看不到遺憾
從他們憨厚的笑聲里聽不到怨悔
那一雙雙長滿繭子的大手
撫摸著矸石、烏金和各種機械
于是有了煤一樣的顏色和溫度
也許,他們一年四季走不出黑暗
在荒涼的世界里,他們披著夜色
飛翔在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宇
用信念的心軸銘刻一份無悔的詩章
用堅強的意志,與死神和危險較量
用堅持不懈的努力改變著礦山今昔
從打眼放炮,到機械化采掘
從井下到地面,全是智能化操作
從工人到干部,安全理念武裝全身
智慧化礦區建設全方位推進
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正在追趕超越
走進百里礦區流光溢彩的夜色
我默然地掬一捧月華洗滌心靈
與礦山深情的對視和凝望中
我的想象悄然穿越厚厚的煤層
仿佛看到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
皎潔的月光正擦去綠葉的憂傷
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
祥和的原野上,愛情之花依次綻放
時光沖淡著偏見與世俗的陰影
韓煤人把煤炭當作人生追求的內容
他們用默默的奉獻詮釋著
生活的寓意,他們用無言的行動
證明著產業工人的敬業和忠誠
啟航新時代,韓煤人踏上新征程 |
作者:馮驍,陜煤集團作家協會副主席,韓城礦業公司退休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