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林:隔離240小時的感想 | |||
煤炭資訊網 | 2022/9/27 20:17:50 散文薈萃 | ||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以來,電視、網絡、自媒體等不斷出現“隔離”一詞。當然現實生活中,自己也體驗了一回“隔離”的滋味。今年暑假期間,帶孩子探親回大通,未曾想到遇上了突發疫情,在計劃時間內無法返回柴旦,直到9月18日聯系疫情防控部門開了證明,又在線上報備后,于9月19日踏上了返柴的征程,下午四點多到柴旦后,我和孩子就被學校負責人帶去了賓館隔離。
想象中,被隔離的地方肯定是一間空曠的房間,里面就一張床,而實際隔離住所的待遇,遠比我想象的樂觀——房間是個標準間,配置基本算是應有盡有,電視、無線網,還有生活用品等等,較自己的家而言只是換了個居住地。既來之,則安之。我和兒子開啟了為期十天的隔離模式,將一切隨身用品整理完畢后,我跟家人和朋友報了個平安。 疫情當下,在這種特殊時刻特殊環境,忠于職守,毫無怨言的“大白”們會將每日三餐準時送達房間門口,隔著房門提醒趁熱吃,足以感受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用心。還有他們每日重復著收拾垃圾、消殺登記、采集核酸等工作,雖然繁瑣單調,但他們仍然投入百分之百的工作熱情,讓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說起“大白”,還有許許多多,各行各業我們看不到的人群,一直在默默堅守自己的崗位,守護著我們生活工作的地方,發揮自己的能量。沒有人生來勇敢,正因為被需要,他們才選擇逆向而行,堅定地履行職責,疫情之下,他們遠離家人,奔赴戰“疫”前線,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面對疫情,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有條不紊地進入了線上學習模式,作為家長的我,能感受到孩子班主任及各科老師時刻關注所有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動態,緩解學生家長的焦慮與不安,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放松身心,讓孩子正確面對情緒,如何應對居家生活的種種挑戰。體育課老師更是在有限的空間里,讓學生做熱身運動,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正因如此,學生通過線上課收獲了不一樣的成長與進步,而這一切,得益于家校密切聯動,共同守護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 集中隔離的十天時間里,我和孩子過得并不無聊,反而充實而有趣。白天,孩子上課學習,我也會安靜的看看書,有時也會偷偷的跟孩子聽聽老師講課,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安心的陪陪孩子。 終于隔離期滿,我和孩子走出酒店大門,看著眼前熟悉的街道,秋風吹落的樹葉,來來往往的行人,我的心里有一種“出關”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