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擔當于行——霄云煤礦生產技術科在行動 | |||
濟寧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霄云煤礦 | |||
煤炭資訊網 | 2022/9/27 22:43:03 通訊特寫 | ||
三季度以來,濟寧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霄云煤礦生產技術科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礦的工作部署要求和“打造一流科室,做到六個創新爭先”的要求,以高的政治站位、強的大局意識、嚴的看齊意識,切實提升科室內部執行力、落實力、凝聚力,全體員工勠力同心、 奮楫篤行,持續推進工作作風向“嚴、真、細、實、快”轉變,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精氣神,開啟新征程,實現三季度工作新突破, 開創技術管理工作新局面,實現工作新跨越,確保各項工作穩步前行。 強“基”筑“本” 助力技術提升
安全生產,技術先行,制度為“基”。2022年以來,生產技術科通過強化制度管理,補齊技術短板,凝聚廣大技術人員力量,確保技術先行,實現礦井生產持續穩定向好。 堅持夯基固本,制度為“基”,因地制宜,緊跟礦井實際,修訂制定下發了《霄云煤礦零星工程管理辦法》、《霄云煤礦月度生產作業計劃管理規定》、《霄云煤礦關于加快1316工作面掘進激勵保障措施》、《霄云煤礦“一次成巷、一次標準、一次到位”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標準》、《霄云煤礦礦壓觀測、分析、預報制度》等基礎技術管理制度,實施開展各項制度專項培訓,采取現場+圖文培訓模式強化制度落地,讓各項標準入心入腦,推動技術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計劃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的新軌道。 提“技”為“武” 保障生產接續 生產接續采掘接續可靠是保障全礦干部職工飯碗的關鍵,生產技術科作為礦井的牽頭和核心科室,作為礦井實際工作的“先行官”,時刻踐行礦領導的囑托,堅持技術先行,將技術工作列為全年核心去抓,充分發揮“排頭兵”、“先鋒官”的作用,集全礦各單位之力攻克重點難點。 強化設計優化,增量增效。創新設計理念,積極開展設計方案優化工作,生產效率持續提高,安保能力繼續提升,作業環境不斷改善,職工勞動強度大幅下降。先后順利完成1315面回采、2302面實現正常接續,累計多回收煤炭資源約12萬噸;優化1316面面寬,由原面寬150m優化為200m,多回收資源約20萬噸。 在保障安全和系統的前提下,盡可能拉大支護“間排距”,減小巷道“斷面積”。1316膠帶聯絡巷在間排距1000±100mm的基礎上,嚴格將排距控制在1070-1100mm之間,支護效率直接提高7%~10%;西翼膠帶大巷采用滿足生產需要的最小斷面,由原來的22.12㎡優化為18.06㎡,大大提升掘進進尺;二采區西翼膠帶巷根據巷道實際地質條件,對巷道下山段水溝進行優化,水溝凈深由300mm變更為100mm;在1316兩順槽聯絡巷掘進期間,根據煤層厚度情況,幫部支護錨桿使用的小鋼護板優化為大鋼護板,通過增加護表面積,使兩幫各減少施工1棵錨桿,累計減少約600棵。 全力攻關三采區水平延伸、東翼探煤巷、1328面、2307面方案設計;完善二采區西翼準備巷道、西翼開拓兩條下山、1316面、井底規劃煤倉設計;做好1310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分析評估論證及過斷層準備工作;實現一采區東翼剩余塊段方案、礦井工程支護設計、矸石不升井等方案同步進行推進。在工作面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地質條件變化及各類影響因素,合理優化設計,根據現場變化及時優化巷道尺寸、支護參數等,切實保證方案更科學合理,確保2022年產量有保障,煤質有提升。 因“地”制“宜” 實現掘進提質提效 生產技術科全力以赴,抓掘進提質提效,在計劃制定、隊伍選擇、支護優化、質量管控等環節精準發力,掘進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未雨綢繆,超前謀劃, 根據優化勞動組織。面對因礦井限員造成人員緊張局面,根據礦井實際生產需要,合理安排人員組織,與時俱進,完成限員管理規定13版的下發,確保了井下各采掘地點的人員配置的可靠,有效,實現了礦井生產穩定。 強化月度任務考核機制,將生產計劃分解到每一天,每天一調度每月一通報,使進尺完成情況更清晰明了,同時開展月度生產任務掛圖作戰檢查,確保生產任務深入人心,心中有數。 堅持全員培訓。制定下發《關于開展掘進專業人員業務強化培訓的通知》,采取每周四集中學習+日常自主學習的手段強化掘進提質提效。在常規培訓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開展內業資料自查、規程措施上講臺等差異化、精準化手段進行培訓,確保技術工作的培訓由“被動灌輸”向“主動汲取”的轉變。 統籌安排技術人員掘進跟班寫實。深入查找制約現場掘進的問題,定期召開掘進例會專題研討,制定解決方案。因地制宜優化支護參數。根據各施工地點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支護方案。 戰國策·秦策五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技術工作一直在路上,生產技術科全體人員在集團公司的正確指導下,在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必將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精神,全面做好技術指導工作,為打造一個安全可靠有效的霄云煤礦而努力。
|